迁址公告

本博客已迁往新址。敬请移步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aimingoo

留下评论

与读者们谈谈《大道至简》这五年

🙂

广个告先【china-pub书讯】:http://www.china-pub.com/196277

【前天拿到这本书的纸版了,印得不错。封面的风格也很谐调,开心ing…】

 

 

与读者们谈谈《大道至简》这五年

 

======

 

《大道至简》第三版(点评版)终于出版了,我得了点空想来写些东西——无论是回顾或者反思,都是必要的。但是真当我开始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,却连个标题都拟不出来。

 

我不是个“出书”的人,也不是一个“作家”。08年在北京的时候,因为没具体工作,所以一些社会活动里用了“技术作家”这个头衔,现在想起来,颇为后悔:我的主职,离作家这个角色其实很远。

 

但我的确写书。我常常给我的朋友们提到,我写第一本书(《Delphi源代码分析》)的时候,都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出版——即使不能出,就发成电子版好了。我写源代码分析,仅仅是因为我想那样做,并且认为努力一点,终可以做得到。直到后来写《大道至简》以及《JavaScript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》都是这样的心态。先摆正了心态,再来做事,再来做人,再来说我做成了什么样子,我觉得,这样一步步地来讲,才是一个程序员的讲法。

 

首先很抱歉,这三本书,没有一本是“为读者写的”,或者写给“看”书的人看的。看书,有人着眼厚薄,有人着眼纸质,有人着眼文字上的好坏或功夫,这些都有。我当然也都在乎,出版社用的纸不好了、编辑对文字上改过了火,这些我也都是要说的。但是这些都不是因为“读者喜欢”,而是因为我想认真地对事对人,想认认真真的出版一本书。这么些年,我发给杂志社、出版社的稿件,甚至于电子邮件,我都会花不少的工夫排版、校订,我觉得那是一件事,该尽力做细。如同这三本书,我也只是把他们当成几件事情,决定了要做,就做细。没别的什么原因,动机,或者动力。

 

回到《大道至简》。一本书,出了三版,有很多人喜欢,也不少批评。但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,不再回应读者们的观点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的确发现最初版本的《大道至简》不够完整与严谨,于是在第二版,我补写了两章三节,说清楚工程中的“管理”问题,以及如何认识“语言不过是工具”的问题。而到了第三版,我又补写了一章,只为了说清楚“工程不是做的,是组织的”这个问题。所以到现在这一版,“工程层状模型(EHM)图”中的各个环节,才算是真的说清楚了,才算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交待。如同我上面说过的,这并不是“为了读者”,而是出于对“写一本书”这件事情的尊重。

 

很多朋友与我谈到古文,包括评论《大道至简》这本书中引用的、撰写的古文。但我事实上不是古文方面的行家(*1)。我读书也多以现代的、技术类的书为主,兼读一些哲学的、历史的和社会学的。但总体来说,我读书不多,因为我读得太慢,一本书可能要读好几个月。我手边的书多在收集、整理、归目,这对我写东西来说,是有好处的。更确切的说,我读书的目的,多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写书写文章,而非乐趣。求知并不是什么乐趣的事情,思考也不是什么乐趣的事情,同样,写古文也不是什么乐趣的事情。而我毕竟在《大道至简》中写了、引用了大量的古文。为什么?因为,那些古文也是我讨论工程问题的一条暗线(*2)。我甚至认为,在第二版中加入的“愚公移山记-续”,所讨论的工程问题比全书所论的更加重要,所以我才又写了一篇“幕后”,来细述这些(*3)。

 

但凡一件事情,我们都该有自己的观点。对于这观点,应该先说清楚它,再坚持它,再尝试否定它。《大道至简》一书三版,便是我在说清楚自己的观点。而我这五年来沉默与坚持,便是不断地向自己挑战:我说得对吗?我在陈述一种什么样的道?这是道吗?这是未来吗?这是方向吗?以及,这一切或许原本就是错的?!

 

我看过几乎所有网友对这本书的评论,感谢大家。但回到我对自己的质问上,我仍然有自己的观点:《大道至简》是工程的一个方面,是实践者的一个可能的视角,但不是全部。仅从这个方面、视角看去,软件工程就是这样的一个格局,解决的以及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些问题。而我,在这格局与问题面前,给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答案。所以,事实上我请六位专家好友一起来点评这本《大道至简》的时候,“对专家所论,我不予反驳”这一主张,非但是出版所需,也实在是我无法反驳什么。因为在EHM这个视角上,我的观点就是那些,没有超越,也无有藏私。观点与看法就摆在那里,大家请畅所欲言(*4)。

 

很多东西,谁都懂,做的时候却总是不停地犯错,那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太重于“具体的方法”,而忘了看一看“具体的问题”,以及问题背后的真相。这些问题与真相,就是《大道至简》要说给大家的。而我,则时时在反思我之于工程的观点,并在工作中去实践他们、应用他们。我看到的现实问题,离《大道至简》所述的并无背离,甚至有些错误总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演(*5)。我自己也在一点点地尝试、寻求解决之道,毕竟《大道至简》更多的只是给出了问题以及原则,而无有答案。我们怎么思考,怎么实践,怎么做一个具体的工程,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边、脚下,以及心中。

 

很感谢这一版中的点评专家、好友们,谢谢大家的支持;感谢在这几年中给我发来邮件的读者朋友们,谢谢你们的关注;感谢博文视点的编辑、编审与工作人员们,谢谢大家努力、细致的工作。更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、鼓励我、帮助我的周筠老师。七年时间、三本书,感谢周老师在这崎岖不平的著书出书道路中,予我无私的扶植与帮助,予我至微的关怀与开导。许多朋友并不知道,为消除“古文过多”的问题,周筠老师遂字遂句的批改过这本书——现在这本书读起来能令人更愉快一些,也是有周老师的功劳的。呵呵。

 

虽然我不是作家,但写书这件事,我仍将持续下去。如我一向说的,写书于我而言,只是一件事,只是思考的一个过程和工具,以及阐述我对于软件开发、工程与架构的观点的一种方式。很抱歉我不能以读者为先,写出一本标题上看来、或文字上读来让读者愉悦的书。但反观如今的出版市场(请注意我强调市场这个词),真正认真“写书”的又有几个呢?把书当成一回事,而不是一个道具的人又有几个呢?写书、出书等等,连自己要做的事都不尊重,连自己的言行与观点都不能负责,那么高喊着“为读者写书”、“写出读者爱看的书”等等,也不过是高阔之谈论,或市利之烟尘罢了。

 

在我正在写第四本书的过程中(*6),谨以此文回顾我这些年来的经历,并向读者们坦陈我对书的、写作的感受。再一次请读者们原谅,愿大家能喜欢这样一个认真写书的人,以及认真写的书。

 

 

其它(一):

=======

《大道至简》这本书五年来出了三版,大概如下:

   2004.11.01 – 2005.03.22,开始写“大道至简”第一版至完稿。

   2005.11.06,第一版(电子版)发布。

   【下载】:http://www.delphibbs.com/keylife/images/u40/thinking.in.flexible.engineering.zip

   2006.06 – 2006.12,开始写第二版至完稿。

   2007.03,第二版,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。

   【china-pub书讯】:http://www.china-pub.com/34356

   2009.08 – 2009.11,开始写第三版至完稿。

   2010.01,第三版(点评版),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。

   【china-pub书讯】:http://www.china-pub.com/196277

 

 

其它(二):

=======

(1) 与任真先生校订“愚公移山”的邮件: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10/02/01/5275775.aspx

(2) 与邹欣先生就《大道至简》一书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的讨论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10/02/01/5275783.aspx

(3) 《大道至简》幕后故事,下载: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07/05/17/1612450.aspx

(4) 旧文重发:行在道上,从局部到全局——与师者高焕堂、赵善中先生谈《大道至简》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10/02/01/5275767.aspx

(5) 本来面目——大教堂、集市,与作坊
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09/04/23/4104813.aspx

(6) 第四本书是讲Erlang语言的,暂订名为《Erlang开发全景》,是由浅入深的一本书,现在有写到100多页。另外,第五本书是在规划中,应该与架构和工程都相关的,与《大道至简》是一个系列,将架构等其它角色纳入工程的范围来讨论,目前有近百页的初稿在写。^.^

4条评论

我们都只是一个偶然的存在,并因为偶然而继续存在

 

我们都只是一个偶然的存在,并因为偶然而继续存在

 

周老师的博文(在这里),很感动于一段这样的历史,以及她能如此面对这些历史。我自己的一些历史,我尚不能面对,同样我也没有理由希望别人去面对自己的历史。但,这些都不重要,都不是我最深的触动。

历史,不会带进棺材,总会面对,总是必然。而我们的存在,其实不过是一个偶然。

知道这一点,是有一天读到一et8.net上的一个网友的文章,讲到“无常”。他写到这样一段文字:

就像我们在帐篷里生火煮鸡蛋,我们的目的是要把蛋煮熟。……我们把锅里面加上水,把鸡蛋放进去,把火生到一定程度,然后就等着鸡蛋熟。当我们做好这些事情的时候,我们心里就有10成的把握——10分钟后我们就可以吃到熟鸡蛋啦?!为什么?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就有信心能吃到熟鸡蛋?

其实我们能做的是“趋势”而不是“目的”,我们为了能吃到熟鸡蛋,制造了所有能让鸡蛋煮熟的因素,这些因素是我们作为“人”能够控制的,比如生火,加水等等。但是即使这样鸡蛋还是有可能没办法煮熟,比如这个时候突然冲了只山羊进来把锅打翻了!锅里的水溅出来把火浇熄了!如此等等。

面对无常的世界,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情,想要做一件事情,我们就不能把这件事情作为“目的”,虽然我们常常说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什么。但是我们心里要清楚,我们其实要做的是制造一个达到这个“目的”的趋势。当趋势制造到一定的时候,我们就是祈求这个结果不要出现都没有办法。就像我们的鸡蛋已经开始在开水里翻滚了,同时有了上次的经验,我们还找了人在门口看着不要让山羊进来,这个时候鸡蛋不能被煮熟的几率已经接近不可能了。做越是复杂的事情心里越要清楚,不管我们制造趋势,怎么努力,但是事情的结果并不由我们这一个因素控制,任何现象都是一个组合的结局而非单一因素能影响的。所以一定要抱有“最坏”的打算,而且这个“最坏”的结果是能够接受的。

所以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面,所有的目的只是一个“诸多偶然因素的交互影响”的最终(或过程中的)现象,比如成功,比如买房,比如结婚,比如幸福,比如死亡……

我读到这里的时候,就很惊讶。所有自以为是人们啊,我们,和刚刚死在自己的脚下的那只蚂蚁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我们的生存与死亡,与他们的生存与死亡,都一样的“偶然”而不可知。从亿万个精子的惟一机会,到人生历程中的每一次选择与被选择,一直到现在,你坐在座位上看这篇文章,每一瞬息间都存在着某种偶然性。我们便是在这样的偶然中存在着、活着、衍变着。

中学的时候,我的一个同学被父亲拉到门口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,还罚跪。结果呢?后来他偷了家里的钱,离家出走了。再回来的时候,被学校开除掉。再后来就只好接了父亲的班,下井挖煤了。

我跟这个同学是很好的朋友,从小到大的玩伴,相互之间背景经历、能力素质大抵也差不多。但是我们最终却在两条轨道上,走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。回想这些,他的父亲粗暴的教育与他的反抗,便是诸多偶然因素中的一个。所以,我现在常常说,我们在网上拍砖开架,该打脸的就打脸,该打屁股的就打屁股,切不要反过来,那样做就很成问题了。我这位同学的父亲,就是这个问题:原本只是自家教育一下的事,却给拖在大厅广众之下,伤了孩子的自尊。一个好好的孩子,大家都说挺老实的一个人,最终就因为打脸还是打屁股的问题,给毁了。这样的结果,我的人生经历中,不是一例两例的。

正因为不是一例两例,所以我也注意到其中的偶然性。因为我也是从小被父亲打到大的,也被拖到厅众之下责打过,也曾想着要出走“给他看看”,也曾想着找个地方躲起来或者跳下去。我的人生,也是在这样一个个偶然性的“机会”与“可能”面前,辗转地走到现在的。

同样的一件事,同样的一个做法,同样的一片心思,在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时间,因为不同的可能性,结果是不一样的。有些时候,我们可以象周老师那样,在几十年之后等到一个结果,原谅并开始感恩自己的历史。但是也可能还没有熬过这段时间,就互存介蒂了,就分崩离析了。人这一生的偶然性,真的令人无言。

九岁的时候,我的班主任老师误以为我偷了农民家的桔子,要我请家长。在我准备从楼顶跳下去的时候,我选择了活下来,但我无法向这位老师澄清这件事。等了几年,我终于弄明白整件事的原委,却失去了告诉她的机会——她已经离开了。

我因为一个偶然——跟另一名同学穿着相同的衣服,而被误解;又因为偶然感动或恐惧,而选择而活下来;又因为这位老师偶然的离开,而遗憾至今。

4条评论

真相总是能被还原的——兼批一切口号党、标题党与托托党!

 

真相总是能被还原的
  ——兼批一切口号党、标题党与托托党!

(声明:本文所引用图片,均截取自相应博客或论坛文章。图片所留地址与内容,本人保证真实。但对原贴作者所述内容是否真实,本人存疑,存档存图以求证。若有实证者,另请告之,本文自当删减与修正。切请各位看客督正。)

如果对事件关注得深入一些,那么就容易发现真相。所谓“不明真相的群众”,大多是站在旁边看热闹的,真正搅在事局中的,不是被拍了砖,就是正在拍人砖。第三种,就是看着拍与被拍的,研究着攻防的路数,渐而渐的就成了看热闹的行家。

我是看热闹的行家。所以,关于这个热闹(在这里-1在这里-2),我还是看出了些门道。《JavaScript征途》事件中:

地址:http://blog.csdn.net/wenjava/archive/2009/09/04/4520573.aspx

哦!原来,虎皮大旗拉起来的时候,上面画熊猫还是画虎,是不要紧的。而且,老虎们都被抓来公示了,居然他们还是不知情的。可见,我们以后做书啊,可以顺便引用各路神仙的话,各位要人的名字,只要活动搞出来了,管它真的还是假的——只要没人说,一切就都是真的了。

 

接下来呢,居然还有这个:

地址:http://bbs.51js.com/viewthread.php?tid=85565&page=3&fromuid=7929#pid597222

 

哦!!!原来啊,官方语录也是可以造的。还是那句话,只要当事人不说,大家就可以闷声发大财了。真相啊!真相就是——跳出来、说出来的!

 

正惊叹着呢!果然,就有群众跳出来了:

地址:http://blog.rexsong.com/?p=7028

哦!!!!!!!!

原来啊!神就是这样造出来的。不但有名出,还有钱拿!只要你配合,出个书,留个名,就跟放个屁一样地轻松容易啊!这招要学,一定要学。十年寒窗,不如高俅一脚,妙啊!

 

真正妙的还有呢。在这里,在这里:

哦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我无语了。驴头上长马脸,人家说是骡子,实际上是基因变异。只要出成书,上面的三个理论都对。所以呢,做书的可以做成这样,作者要挨板子,出版社的那个策划大概也得浸猪笼。我记得,国外某某少数民族的,还有“石刑”的。就是把人丢到个大坑里面,大家使劲扔石头,砸死丫的。我看这个路数就很好,应该努力实现在互联网上,又不见血,又不见肉,坏人逃无可逃,我们还扔了石头出了力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国民素质。好!好得很!!!

 

接下来,就又有人开始揭批这“做书”的种种路数了:

地址:http://www.javaeye.com/topic/474725?page=17#1183459

  

 

看起来,不光有标题党,还有托托党的。所谓托托党,就是书托、话托之类。有些是利之所趋,奔着人家的好处去的,所以官方也就利用这种心态,搞些评奖的活动啦、官方语录啦之类的。另外一些,就是借着热闹喊几嗓子,为的是证明自己存在,以及存在的某种价值。

 

后面这种呢,声音大,嗓门高,语出惊人,通常我以“口号党”称之。例如下面这位:

关于JavaScript,答shendl
http://blog.csdn.net/aimingoo/archive/2009/09/27/4599786.aspx

以及,被还原的另一种真相:
http://mars.group.javaeye.com/group/topic/14325

所以我看啊,一切标题党、托托党与口号党,都是要抓出来批的,也是要拖出来斗的。批的实质就是批正,批而不正那就徒劳了。斗的方法,就是拿出更加标题党的标题来。是所谓以彼之道,还彼之身,我们连人家的“术”都没有搞清楚,又如何“批正”人家的“道”呢?

18条评论

我,积极响应《JavaScript征途》读后感写作有奖召集令!

  
  
我,积极响应《JavaScript征途》读后感写作有奖召集令!
  
读了《JavaScript征途》的预读章节内容,以及掺合这两天在51js.com上有关该书的技术讨论在这里),让我对这本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,对于“写这本书的读后感”这件事情跃跃欲试。
 
(此下删去文字若干……)
  
现,有该书官方发起了“《JavaScript征途》读后感写作有奖召集令”。在下,以霄小之人心,微末之力量,欲以千许拙字一夺大奖,承蒙该书编辑、作者胸怀宽大,遍令天下而求一言,所以载文于博客,留贴于论坛,一可得世人之眼目,二有望厚奖之魁甲。畅言网络,幸也!
 
故,发本文于网络,以响应官方之号召,兼解众好友之疑窦。
 
  
召集时间:2009年9月1日—9月25日
 
活动内容:
请查看下面提供的关于《JavaScript征途》一书的基本信息及样章,如果您有兴趣在阅读完本书后写出一篇读后感,你可以直接在本活动下回复报名……

读后感写作内容要求:
1.书中内容对读者技术开发的启发及意义;
2.与自身实践结合的经验及体会;
3.其他对本书的直观感受与评价。

写作规范:
1.内容结构清晰,语言通顺,言之有物。
2.必须为原创作品,不得抄袭、套改。
3.内容健康向上,不违反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等。

活动奖项设置:
参与奖:凡报名参与本次活动每位读者均可获赠《JavaScript参考手册(W3C标准版)》一份,前50名的读者还可获得中国互动出版网五元购书卡一张;

二、相关问题
=====

由于本人尚有私务,对于下列问题,此次一并答出,不予多次回复。请谅解。

1、为什么不等“在阅读完本书后……”?
——
抱歉,有些书让人迫不及待。这本书正是如此。

2、你的读后感能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吗?
——
我仔细读过上述六条,不满足的话,你可以法律起述我。

3、你认为你会得奖吗?
——
会的。

4、你对奖品满意吗?
——
非常期待。如果真的有“W3C标准”下的《JavaScript参考手册》,我愿意再写一篇读后感。
另外,我认为有机会赶上前50名的话,五元购书卡也是超值啊!

5、你认识作者吗?
——
不认识。所以保证这读后感客观,发自真情。

6、可以公开你的读后感吗?
——
当然。要不怎么拿大奖?

7、你对本次活动有什么提议?
——
展现了飞思科技与作者胸怀天下,敢为天下先、听天下言的恢宏气度。建议出版业以为典范!
又,书若不能拿出来评,还是书吗?写在纸上,而又不能评的,只有圣旨。所以,首先向各位榜样致敬。

8、你对评选大奖有什么提议?
——
我认为,只说好的书评,是垃圾;只说坏的书评,比垃圾略好;好坏讲一半的书评,不妨扔掉。所以评奖的工作,就是在一堆垃圾中挑好一点的垃圾。辛苦各位评奖的专家了。
又,如果要说好一点的书评,那就是对这个行业、包括出版的、IT(及论坛的)、学术的等等能起到哪怕一点点积极作用的。我相信各位专家法眼深藏,于芸芸众稿中必有所得。

三、读后感全文
=====

请容我小心眼一下,增加一下我的博客的流量,以及人气等等。故请移步:

《从“装B被雷劈”讲起》
http://aimingoo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F9303C43D5CEAFB3!906.entry


如上即是读后感全文了。又,欢迎转载、节选。

2条评论

从“装B被雷劈”讲起

  

从“装B被雷劈”讲起

 

(谨以本文,积极响应《JavaScript征途》读后感写作有奖召集令!参见这里……) 

(最新进展,《真相总是能被还原的——兼批一切口号党、标题党与托托党!》参见这里……

 

 

从“装B被雷劈”讲起
=======

关于我对《JavaScript征途》这本书在51js.com上的讨论在这里),readkid 在 blueidea.com 上说了一句:爱民真有范儿。这话,说得我真脸红。这次是真正脸红,不是装——我又不是明星要人,既然不是,还有人家的那个“范儿”,是我的错。做人做到不诚恳,这就是毛病。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,就是“莫装B,装B被雷劈!”

话粗,理是对的。有人喜欢这么讲,也有人喜欢那么讲,比如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,于人于事,我还畏言畏行,不是“长戚戚”么。

好。我们回头来说理。王昊同学曾经说“有些时候的争论,不是为了正误,而是为了面子”。这话很好,我给画到“架构师能力模型图”里,还给写到了文章里头,时时拿来自省。然而这两天,又忽有领悟,觉得王昊这话原来还是只说了一半。另一半,也是可以反过来说的,就是:

有些时候的不争论,也不是为了正误,而是为了面子。

比如我在51js.com上的不争论,把自己置身事外,以及看起来的那个所谓的“范儿”,其实,并非因为朱同学或hax同学的正误,而不过是为了面子。

撕掉面子问题,我们来谈谈事呢?是所谓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。其实我并不认可朱同学的言论与行为的,表面上我们却做成了一团和气,朱同学还一声声“爱民”地称呼着,仿佛我与他熟识一般——话到这里,我们论坛上讨论,就用论坛ID好了,大名叫上来,听起来就不真诚,也无宜于谈是论非。所以呢,这个局面,也就是所谓“(表面上看来)同,而不和”,做成了小人一般。

所以无怪于readkid说我“有范儿”的时候,我的脸红得跟猴屁股一般。自己也有小人之行,别人揭了出来,哪能装得没事人一样地呢?就算哪天有我这个心思,也怕没那个脸皮,厚得可以遮住屁股红。

 

好不好呢?是个问题。
=======

所以还说回来。朱同学的书好不好呢?是个问题。我的答案是:不好。而且是:相当不好。

因为要听我的意见嘛,自然要从我的角度上来讲,而不是从他所谓的“初学者的”角度上来讲。初学者喜欢什么,我们就给什么,那不也是误人子弟么?初学者的选择能力弱,分辨能力弱,这是众所周知的,但如果因为这个,我们就塞给人家毒品,还说“人家喜欢”——那不是犯罪么?而且还是利用人家弱点的犯罪,前者是为不义,后者是为不德。所以前两年确有出版社约我写“给初学者的书”,我拒了,我没那个道行,写不出来我就不接嘛。

那我——主观地啊——认为应该给初学者看的书是如何的呢?首先的、起码的,要“没错”!这是第一要务。你可以不写,可以留问号,可以说“参见”,但是,要写出来,就起码要“不错”。例如:

JavaScript 里面有6种基本类型,对象是其中一种,各种对象是“对象(object)”这一种类型中的子类(类型)。

这是基本常识。如果要讲错了,把HTML中的DOM对象说成是基本,或把null说成是类型,那就是的确错了,教坏了新同学。但是朱同学就是要犯这样的错误。他写道:

JavaScript 语言只有 3 种最原始的数据类型:数值型、字符串型和布尔型……JavaScript 还定义了几个特殊的数据类型,如空类型(null)和未定义类型(undefined)。基本数据类型按值传送,而复杂数据类型按引用传送。

这样的写法不但是“错”,而且还相当可笑。这样的写法,难道就是“让初学者看得更懂”吗?或者不这样写就无益于初学者阅读了吗?绝对不是!显然不是!而更显然的,不过是作者在基本概念上的模糊、糊涂!以及,根本上连一些手册都没读明白,写东西不过是“想当然尔”!

作者朱同学的问题在于:他不单不认为这是个问题,还认为作为读者的——初学者,理所应当地应该接受他的这种写法。

这种写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?

1、扯虎皮拉大旗

对初学者,用汇编、机器指令甚至于敏感电流的强弱来充塞门面:反正你也看不懂,我说说说就说说,起码看起来比你高端。

2、语言轻佻视为乐趣

书中说,“柔弱的JavaScript 语言——JavaScript 是一种弱类型语言,其柔弱性具体表现如下……”我真的不明白,讲语言的性质有讲“柔弱性”的吗?又不是评价人家小姑娘的小蛮腰。

3、把随意猜想当成理论系统

例如把数据分成值类型和引用类型——这是可行的,但——然后说“值存储在栈中、引用类型存储在堆”中。这是典型的:
  – 把动态语言当成静态语言讲
  – 把解释语言当成编译语言讲
  – 把猜想当成理论讲

能犯的错在这里都犯了,能乱讲的都尽可能地讲乱了。又尤其是朱同学后面给出了一个“栈和堆数据结构比较”,要是初学者拿着这个表格进考场的话,哈哈,监考老师都不用抓,反正抄出来也是个不及格!

所以,我的答案是:相当相当地,不好!

 

不好,不好你还不说,害人掉坑里头!
=====

有一张图,一个人站在大坑前面自说自话,全然不顾后面有人掉进了水坑:

 

是谓“小人”!当人做成了君子模样,行为上却还是小人的话,那就是危害大了。比如我前面的那个“范儿”,就让我做了回小人:你知道不好,你为啥不说?!

月影同学写的书《JavaScript王者归来》我看过样章,就提了大把意见给他。我特地在MSN里跟月同学一一讨论。但书出版了,我就什么话也不说了。这是一种不说,叫“先说后不说”。朱同学的书还没出,发了样章,我觉得不好,但没啥交情在里面,所以也不会象给月影那样地发个消息去讲讲;直等到hax同学揭批了,列了个清单,我才去分析下错误,然后就停下不说;最后两方面的把事情吵得天响,等到有人来揭我的“范儿”了,我又才跳出来说话。这也是一种不说,叫“先不说后说”

总是有“不说”的行为在里头的。为啥“不说”呢?为啥不跳出来一一说清楚呢?

一是你得看给谁说。《观止》这本书就相当好,责编前些天跟我讨论,我就直言:书做得没品味、粗糙;这么好的书,做成这样,不如重做!果真,人家责编就冒着影响业绩的风险,停止了旧版的印刷发货,赶着工夫做新版,采纳了我的几条建议:把目录做细、把纸张用好、把背景说清。这位责编,我就佩服。佩服啥呢:能广开言路啊!出版做啥?买纸挣钱啊!你说他纸都用不好,不跟挖他财路差不多吗?哈,人家听得进去。好编辑!这就比拿多少个大奖要好!因为人家是真为作者做书,为读者做书。

二是你也得看怎么说。出版社的朋友问我对朱同学这样事的看法。我在MSN里头说:“我觉得,作为对作者的珍惜,在出版之前,能在作者之间相互沟通,多多互助,这是很好的。非得等到出版了,大家一拥而上地去批评,人家接受不了,也是正常。”所以呢,如果真想评论什么,就不要掐着人家咽喉说“你听我说呀!”屁话,人家都快被你掐死了,还听你说个鬼啊?

所以,道理我是懂的,我也在做。但是呢,这件事的双方都要明理才行。你给人家讲讲好坏,人家不听,反倒嫌你挡了人家晋升的道途,反倒说你说的是恶言,要把你放在老虎凳上过过堂。那,接下来的争论,不是为了正误,而是为了面子——就成必然的事情了。

反过来说,为了面子而不说,也成了必然的事情了。

 

我为啥不说?
=====

出版社的朋友问我为啥不说话?我说,如果我没写JavaScript的书,我大概会发言的。因为我写了一本,朱同学出同类的书,我就要跳出来“喊打喊杀”,好象说不通。

有小人心啊!——现在我就是这么看自己的。我出言批评别人了,并不见得就是在把自己“立为正统”,别人真要这么想,我没这心思不就成了?!再者,朱同学再来辩解的是所谓“学术问题”吗?不是啊!那些都是“基础问题”,基础问题讲不清,误人啊!看着误人,跟看着人跳坑里有区别吗?

小人心啊。

所以我不说,是小人心在作祟。说出来,别人再说我小人,起码也是真小人哈。儒家啊,你分个啥小人君子嘛。还是佛家说得好嘛:本心做事,心即是佛。所以我们不妨高喊着“起来!起来!”把那些做着样子的,装着“范儿”的,都拍到他们自己挖的坑坑里头去:

 

所以呢,我想要说的是:大家都拉下架子,我也没那个“范儿”了,朱同学也没有那个“范儿”了。由此开放言路,我们都来讨论技术,才有得发展。批评是要的,自我批评也是要的,接受批评更是要的。做错、写错、表错情都没啥了不得的,能自降一格,真正虚了心的去听人骂、接受、改进,“范儿”才会由外至内的消失,这才是真情、真知。没有真心对人,没有虚心对事,你发个贴来甚?拉那么多人来做招牌做甚?心不在了,于诸事无益,骂仗还会继续,看客也还将口水。

最后,关于用心,我还是再讲讲那个故事吧:

我藏行的路上,就看见过朝圣的信徒们,三步一叩首地行进着、行进着……到得寺庙之前,用酥油给佛像贴上一块钱一角钱一分钱,分分角角摞满寺庙的山墙。然而信徒们,贫苦的依然贫苦着,羼弱的依然羼弱着,迷惑地绕行于山墙之外的转经路上。这情景,恰如同那些书本上的标题,以及被标题蛊惑着、燥热着的读者与“作”者。

我便真到过一个在翻新的寺庙里去,见到过一尊没有金漆彩描的佛像。绕到他的背后看去,在左上、肩下的位置有一个方形的孔洞。那时我问庙里的住持,这个孔洞有什么意义呢?住持说,在佛像落成之前,要请了经文放进去,那是佛像的心的位置。En…连做法事的老住持也知道,只铸个泥菩萨在那里是没用的,华衣锦服的名头下面,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,方可见真正的良心。

 

(又,关于这本书的“技术讨论”,我另发博客。这里我只自顾自的反省与揭批先。)

17条评论

再说教育,一句话

有人推荐了这个:
 
看了。没太多思想,我不是麻木,而是如果你明白了真相,那么你只有无可奈何。而我所谓的真相不过是一句话:
 

整个教育体系的失败,最终却要靠电击来补救。

那些貌似正义的媒体或声音,却只看得到局部的东西,而忘了根结何在,可叹可怜。

留下评论

近来

 

近来

近来我关于“知识”这两个字的想法是越来越多,多到我自己都不明白在想些什么了。前些日子,将MSN的签名改成“文化知识都是狗屎”,当然是愤而所言,但也是有些思想和缘由在里面的。后来为此在博客里发了篇笑谈,算是把这件事情给绕了过去。

下一周给公司的内部分享里就有关于“教育”的话题,所以这两天想得就深些。午间跟同事们饭,又谈论到现在的小孩子的教育问题,愤愤不能自已。大概是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,除了误人就别无它用了。细节上的讨论上,今后再讲罢,今天只是发牢骚。

这一晚上,三四点钟的,为什么跑到博客里来发牢骚呢?有原因。刚才在读金岳霖先生的《知识论》——因为我说“文化知识都是狗屎”嘛,所以这两天就找到这本《知识论》来读。才读了六、七页,就觉得他所论的,实在是精彩无比。这时就感了兴趣,疑到:这金岳霖又是什么人呢?于是“外事不决问Google,内事不决问Baidu”。找到金老的生平简历,原来是严谨治学的一个人。

我这人读书少,所以不知金岳霖,也不知他原来教学所在的西南联大——或许这时就有人笑而耻曰:西南联大都不知道,实在是无知的人了。哈哈,我的确就是不知道,以前读书中偶尔看到过,不深究,也就当个名词看看罢了。所以到今天,才真正地去了解了一下什么是西南联大,而这件事的起源,便是金岳霖先生,以及他的《知识论》。

感概西南联大,则是因为它八年治学所得,实在是丰硕无比。当今国内外的华人学术界,许多都出自这西南联大一脉。而这些,不过是数百名的著名学者,教授八年之功啊。再看看现在的教育,别说八年,最近几十年,又出了些什么东西?媒体上在喧哗着,学子们在鼓噪着,好象天天都有新闻,有事件,但细一看了,除了学术的丑闻,就是名宿的讣告。

哀!

所以发这篇牢骚,是觉得文化知识原本不是狗屎的,只是被一些人烹成了狗屎;大学教育本不是落后的,只是被一些人做成了落后。可笑啊可笑!可笑的是,几十年了,我这两天才明白什么是大学,又什么是小学;才明白什么是教育,又什么是知识。回头想想啊,离开学校十几年了,现在跟人家说话的时候,讲讲人生、事业、理想与道德,都是要招人鄙视的。而往学院里看看,往讲桌上瞧瞧,是啊:那里都不讲这些东西了,我们这些在社会里混着的俗人,还谈这些做甚么呢?

无言!

一条评论

开始怀疑我的作文风格

 

开始怀疑我的作文风格

 

周筠老师已经很多次提到对我的作文风格的意见。综合起来,应该有三点,第一是虚话太多,实话太少;第二是古文引得太多,不必要;第三是文白夹杂的,读起来不顺畅。总的来说,这些问题我都是有些,但心底里总是在挣扎:改不改?怎么改?改完了是什么样子?改完了是不是我要的那样东西?

正所谓东施效颦,别人的笑脸儿没学会,自己的却忘掉了。我的风格到底是什么风格呢?怎么形成的呢?这些东西我得回过头来想想,想清楚了,再改不迟。

 

首先,我认为不同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文风,例如说写随笔跟写论文就会不同。读随笔多了,乍一读论文就会很不爽,少有论文写得令人开心的。我自己的文章,放在博客上的,大多偏向说理,少有记事的。我记事的文章在文字方面就会宽松一些,比较像是在说人话。而论理的文章呢,就会弯弯绕一点。再加上自己不喜欢骂人,要是愤怒了写篇文章,那可能看的人就得很痛苦,半天不知道我骂的是什么,又是怎么骂的。

这个,做文章太假。我一向来性格平和而不激进,在讲演时说话激烈了一点,回家都得自我反省好几天。所以写文章喜欢平一点,即使批评也讲分寸面子,即使嬉怒也讲收敛平和,这个是性格上的东西反映到文章上了。但是在这个社会里呀,要做个“真人”真的很难,开口便骂,出言就带着个性色彩的我也做不来。这样的人并不是不好——我这两天看《观止》,那位勇士卡特勒(Windows NT的缔造者)就是这样一种人,只是我做不来。

其实所谓做个真人,就是做真自己。别人喜欢怎样的人,我就做成怎样,那反倒是假了。我平一点就平一点好了,慢一点就慢一点好。这个不改,改了就不是我了。我想。

 

但接下来,在文句方面,我自认一向断句有问题,这是时时在改的东西。例如上面有一句:
-----
我自己的文章,放在博客上的,大多偏向说理,少有记事的。
-----
这是我曾经用过的风格。但现在我写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当,一般就会改成下面这个样子:
-----
我自己放在博客上的文章,大多偏向说理,少有记事的。
-----

断句问题是在我中学写文章的时候养成的。我一向会在写完文章之后自己来朗读,通过朗读来感觉文章里的用词、造句,以及语气方面的抑扬顿锉是否合适。而朗读的时候,就会自然形成停顿。在写文章的时候,其实不需要总把这些停顿标出来。但朗读成了习惯之后,自然地就会在写文章里面多用断句了。这是我的体会,也需要改。比如我现下读来,当前这一段里就有一两处逗号是不必须的。

 

我写文章还有一些“习气”,自己以前觉得那是比较“文气”的感觉。例如上面一段中的:

-----
比如我现下读来,……
-----
这种写法在现在已经很少用了,一般就应该写成:
-----
比如我现在读起来,……
-----
这样的风格在我的每一篇文章里到处都有。再往前翻翻,上面的所改的句子就应该重新改过。例如改成:
-----
我自己放在博客上的文章,比较多的是在说理,记事的很少。
-----
因为“少有……”这样的用法现在也已经不太多了。

 

嗯,在这些方面,周老师与朋友们都提得很对,我得下功夫去改正。文字写得平一点慢一点都可以,写得酸了,不好。

最后就是关于这个古文的。周老师说古文用得滥了,就会象牙齿上沾了东西,自己不觉得,看的人难受。这个比喻实在太好太好了。我以前就不觉得,所以也就不想改,但这只是因为我不觉得。别人呢?别人可觉得了,比如《大道至简》的读者就说:你的古文引用,能使你的读者少了一半。这话在当时是没有触动我的,而且还使我发奋地写了一整篇、几千字的文言。

现在来看,文言引用的确是个问题。文章不单单是讲自己想讲的,还是给人看的。看的人不舒服,你讲什么都白给。这很对,古文以后要少用,少用,慎用。

文言这个东西,真的是好东西。我尽管以后要少用了,但还是要推荐大家去多读,我自己呢,也不会因此而放下那些文言古书。但读书是读思想,不是读形式。读来读去,把古文的形式也给读到我的文章里来了,是我的错。

 

9条评论

“文化知识是狗屎”论

 
“文化知识是狗屎”论
 
这两天,MSN的签名改成了“文化知识是狗屎”,于是总有朋友来问,或表示惊讶,或表示不解,也或有直接上来就跟我PK的。我则一一地在MSN上挡了架,所讨论的、聊天的、白话的都作了烟云去,不放在博客里讲。今天又有Aime同学来讲起,与此兄聊得颇有趣,所以便发出来,以志留念。
 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Aime 说:
 文化知识=狗屎?
 
Aimingoo 说: 
 en… 是的。

 

Aime 说:
 文化知识:=狗屎 
 我觉得还不如狗屎

 

Aimingoo 说:
 哈哈。
 改了。现在还不如狗屎了。
 (我将MSN签名改成了“文化知识还不如狗屎”)

 

Aime 说:
 呵呵
Aimingoo 说:
 明天,可能会改成“有文化有知识,好过有狗屎”。呵呵。

 

Aime 说:
 呵呵,有时候 有狗屎,好过有文化知识。
Aimingoo 说:
 有文化有知识,至少不会踩一脚狗屎。但不一定能避免糊一身狗屎。

 

Aime 说:
 不如狗屎的东西,还不如是狗屎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
其实是不是狗屎又有什么要紧?既有人论“佛在干屎橛”,又何惧言“文化知识连狗屎也不如”呢?总归言之,它不过是一个观点,时时可观想,人人可圈点,由了去。

2条评论